微信登录,快人一步
203
412
1661
管理员
暑意尚存,立秋已至
凉风有信,一叶知秋
立秋后,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偏南风逐渐减少。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。
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,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。清晨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。
这时候的蝉,食物充足,温度适宜,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,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。
在江南地区,立秋之时要吃西瓜以“啃秋”。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,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。啃去暑气,迎接丰收。
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:在立秋这天,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,“以肉贴膘”。
俗话说“秋后一伏,汗死老牛”,虽然“立秋”已至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。天气依然很热,立秋之后仍有一“伏”,“秋老虎”依然存在。
而在“秋老虎”开始发威的时候,面对晚夏湿热的伏天尾巴,面对立秋暑湿邪气的入侵,我们该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呢?
精神调养:立秋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此时养生以“收养”为原则,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。
2
起居调养:立秋应开始“早卧早起”: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且防收敛太过,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易受凉感冒。
3
饮食调养:秋天宜收不宜散,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4
运动调养:立秋后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但运动量不宜过大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。
三防
1
防暑: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“秋老虎”随时虎视眈眈,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。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不能有丝毫懈怠,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
防燥:立秋后易患“秋燥综合征”,常见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大便干结、烦躁不安等。
如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,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,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梨等。
防感冒: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早晚温差过大容易频发感冒。
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,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。
来源:吴兴区融媒体中心综合
使用道具 举报
10
197
787
高级会员
9
169
727
75
359
中级会员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织里网 ( 浙ICP备14004105号-7 )
GMT+8, 2025-8-11 05:16 , Processed in 0.048229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